怀朔武川

大将军真的位在三公之上?

0. 背景:汉武帝之前,“将军”一职不常设,“将军”(包括大将军)相当于九卿的地位。

如《汉书》的公卿百官表:

前后左右将军,皆周末官,秦因之,位上卿,金印紫绶。汉不常置,或有前后,或有左右,皆掌兵及四夷。有长史,秩千石。

唐代编纂完成的《北堂书钞》引用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

大将军,始自秦晋,以为卿号。(今本《后汉书》没有“大”字。)

同样是完成于唐代的《通典》分析“将军”职务来源于“卿”:

三代之制,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,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。故夏书曰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”。盖古之天子寄军政于六卿,居则以田,警则以战,所谓入使理之、出使长之之义。其职在国,则以比长、闾胥、族师、党正、州长、乡大夫为称,其在军则以卒伍、司马、将军为号,所以异军国之名。诸侯之制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,其将亦命卿也。


1. 成书于南朝宋的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认为,汉武帝因为“大将军”这个职务地位不够高,故而加大司马。窃以为这个逻辑非常有道理。如果大将军的地位已经高过丞相,为何还要用大司马来使其更加尊崇?

再者,大司马是三公中排第二,低于丞相。汉武帝给卫霍加大司马,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地位,而不是为了给他们降级。对吧?这已经很明显了。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

初,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,以为大将军,欲尊宠之。以古尊官唯有三公,皆将军始自秦、晋,以为卿号,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。其后霍光、王凤等皆然。


2. 霍光在上书《奏废昌邑王》中排名位于丞相之后,可见即使加了大司马并领尚书事的大将军,名义上也还是在丞相之下。对此,辛德勇先生在《建元与改元》一书中也有论述。

《奏废昌邑王》:丞相臣敞、大司马大将军臣光、车骑将军臣安世、度辽将军臣明友、前将军臣增、后将军臣充国、御史大夫臣谊、宜春侯臣谭、当涂侯臣圣、随桃侯臣昌乐,杜侯臣屠耆堂、太仆臣延年、太常臣昌、大司农臣延年、宗正臣德、少府臣乐成、廷尉臣光、执金吾臣延寿、大鸿胪臣贤、左冯翊臣广明、右扶风臣德、长信少府臣嘉、典属国臣武、京辅都尉臣广汉、司隶校尉臣辟兵、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、臣畸、臣吉、臣赐、臣管、臣胜、臣梁、臣长幸、臣夏侯胜、大中大夫臣德、臣x昧死言皇太后陛下:臣敞等顿首死罪……


3. 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中描述的东汉大将军、骠骑将军,有在三公下的,有在三公上的,也有等同于三公的,因人而异。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世祖中兴,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,景丹为骠骑大将军,位在公下,及前、后、左、右杂号将军众多,皆主征伐,事讫皆罢。明帝初即位,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,以为骠骑将军;以王故,位在公上,数年后罢。章帝即位,西羌反,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,还后罢。和帝即位,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,征匈奴,位在公下;还复有功,迁大将军,位在公上;复征西羌,还免官,罢。安帝即位,西羌寇乱,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,还迁大将军,位如宪,数年复罢。自安帝政治衰缺,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,常在京都。顺帝即位,又以皇后父、兄、弟相继为大将军,如三公焉


4. 完成于东汉末的蔡质《汉官典职仪式选用》(《汉仪》)中写大将军、骠骑位次丞相。

蔡质《汉仪》:汉兴,置大将军、骠骑,位次丞相;车骑、卫将军、左、右、前、後,皆金紫,位次上卿。


5. 《北堂书钞》引用《汉书》中出现明确的“大将军位次上公”的记载。不过,后人也发现了有的版本作“位在公上”,因此此条存疑。

《北堂书钞》:卫青九卿皆拜 【《汉书》卫青至塞,天子使使持大将军印拜青,位次上公,九卿以下皆拜。今案近本《汉书》卫青传无位次以下。余同,陈本无注,俞本“上公”作“在公上”。】


6. 应劭《汉官仪》出现了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,也许是传抄中的错误,因此对此条存疑。

应劭《汉官仪》:

将军,周官也。汉兴,置大将军,位丞相上。(北堂书钞设官部)

汉兴,置骠骑将军,位次丞相。是以汉百官志云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。(北堂书钞设官部、太平御览职官部)


7.《北堂书钞》提到了应劭《汉官仪》和蔡质《汉仪》的矛盾,但是该书最后对此条的定义是“次丞相”。

《北堂书钞》“大将军”:

次丞相 【应劭《汉官》云:将军,周官也。汉兴,置大将军,位丞相上。晋《公卿礼秩》云:景帝为魏侍中,叔父孚为太尉。不欲居上也。今案平津馆辑本《汉官仪》,同《晋礼秩》以下略。见《通典》大将军篇,及今《晋书》职宫志陈俞本通改注蔡质《汉仪》非是。】


8.《通典》也注意到了这些矛盾之处,但是其“将军”总叙也采用了蔡质《汉仪》的“次丞相”和应劭《汉官仪》中次丞相的说法。

《通典》“将军”总叙:

自战国置大将军,周末又置前后左右将军,至秦,将军之官多矣。汉兴,置大将军、骠骑将军,位次丞相。车骑将军、卫将军、左右前后将军,皆金印紫绶,位次上卿,掌京师兵卫,四夷屯警。孝武征闽越、东瓯,又有伏波、楼船;及伐朝鲜、大宛,复置横海、度辽、贰师。宣帝增以蒲类、破羌。权时之制,若此非一,亦不常设。


9. 成书于北宋的《太平御览·职官部三十六》引用《史记》认为大将军位在公上。不过今本《史记》中并无这段话。

《太平御览·职官部三十六》:

《史记》曰:武帝伐匈奴以卫青为大将军,位在诸公上。公卿皆拜,惟汲黯独揖。有言大将军尊贵不宜尔,黯曰:“大将军有揖客,独不贵耶?”青闻之,愈重黯。


总结:作为优秀的史学工作者,在看到自相矛盾的记载时,需要自己作出判断,但也需要最大限度地为后人保留所有记载,以免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湮没在历史中。这些史家显然都理解这个道理,为我们保留下了各类资料。我把这些有矛盾的资料整理在此。至于真相如何,就留给读者们自行判断了。 


评论(26)

热度(16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